8月15日,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评价几大系统之一,“2025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”正式发布。在全球领先的这1000所研究型大学中,中国内地共有222所大学上榜,其中13所跻身世界百强,数量与去年持平。
值得注意的是,包括港澳台在内,全中国“全球500强”大学达到113所,比上一年增加了10所,并在数量上超越了全美国的111所,位居世界第一。
中国内地高校中,前五名高校的世界排名相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。清华大学排名上升4名,首次跻身世界前20,排名全球第18。北京大学排名第23,浙江大学排名第24,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30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40,而复旦大学的排名则上升9名之多,位列第41。
【世界百强高校数量,美国仍是中国近3倍】
世界大学学术排名(ARWU)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的全球大学排名,2003年首次发布,今年是第23版。今年排名中,哈佛大学稳坐头把交椅,连续多年排名全球第一,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紧随其后,名列前三位。欧洲大学中,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表现最好,分别位居全球第四和第六位。巴黎萨克雷大学排在第13位,继续领跑欧洲大陆高校。在亚太地区,清华大学蝉联亚洲第一,墨尔本大学排名38位,保持大洋洲头名。
全球1000强大学榜单中,今年中国内地上榜高校,较去年增加了19所,也超过美国上榜高校183所这一数量,位列世界第一。2025年排名中,中国内地虽有13所大学位列世界百强,超越英国的8所,位列全球第二;但距离拥有37所世界百强高校的美国,还存在显著差距。
在101所入围全球500强的中国内地高校中,“双一流”高校共有83所,占据绝对优势。在前50强内地高校之后,中山大学(65名)、华中科技大学(73名)、南京大学(75名)、武汉大学(81名)、四川大学(87名)、西安交通大学(92名)、中南大学(96名)继续保持全球百强之列。
其后,同济大学和厦门大学首次进入全球前150,大连理工大学首次跻身全球200强。北京工业大学、华东理工大学、华中农业大学、南京理工大学、南京农业大学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次进入全球前300。西南交通大学、广州医科大学等7所“双一流”高校首次进入全球前400。东华大学、贵州大学等4所“双一流”高校首次入围全球500强。
值得一提的是,深圳大学、首都医科大学等18所实力强劲的非“双一流”高校也位列全球500强,其中,南方医科大学进步显著,首次入围全球300强。此外,广西师范大学、天津工业大学、安徽师范大学等22所中国内地高校,今年首次上榜。
【上海14校上榜,最大攀升达两个排名区间】
今年,上海高校在2025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共有14所高校上榜,其中9所高校位列全球500强。无论是排名位次还是进步幅度,均呈现佳绩。
从各高校具体排名看,上海交通大学从全球第38名升至第30名,复旦大学从全球第50名升至第41名,稳居50强。同济大学也升入更高排名区间,从全球151-200名攀升至全球101-150名。华东师范大学、上海大学稳居全球201-300名。华东理工大学上升1个排名区间,成功跻身全球201-300名。上海科技大学、上海理工大学稳居全球301-400名。东华大学强势突围,晋级全球500强,位居全球401-500名。
此外,今年上榜的上海高校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(全球601-700名)、上海师范大学(全球601-700名)、上海海洋大学(全球601-700名)、上海财经大学(全球801-900名)、上海中医药大学(全球801-900名)。其中,上海师范大学在所有上榜高校中进步最大,较2024年攀升2个排名区间。上海海洋大学、上海财经大学、上海中医药大学则均实现1个排名区间的跃升。
目前,国家层面正制订突出服务、贡献导向的“双一流”建设标准。经过五年一个周期的两轮建设,上海现有15所高校、64个学科进入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行列。全市形成分类支持、多元投入格局,针对在沪8所部属高校,地方财政对中央下达的“双一流”建设资金按相应口径给予1:1配套;针对海军军医大学,以专项形式给予必要支持;针对入选的市属高校,则统筹各类专项经费予以重点支持。
此外,中国港澳台地区共有22所大学位列全球1000强,其中12所高校入围全球500强,数量与去年持平。香港大学排名继续上升至第67,领跑港澳台高校。香港城市大学进步明显,排名上升至第99,首次进入世界前100。香港中文大学、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分别位列全球101-150名、151-200名和201-300名。台湾大学和澳门大学分别以201-300名和301-400名的成绩,分列台湾和澳门地区高校首位。
利好优配-配资炒股什么意思-股市资金杠杆-配资之家论坛主要有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